学院新闻
     
    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站举办环境气象与边界层过程研究学术研讨会
    2024-11-28

    11月21日下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在成都举办了“环境气象与边界层过程研究”学术研讨会。野外站学术委员会成员、科学顾问、特邀专家以及学校师生60余人参加学术交流与研讨会,共同探讨复杂下垫面环境气象与边界层过程研究和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的前沿科学和技术问题。会议由野外站站长、55402com永利(中国)维基百科大气环境与健康气象科研团队带头人张小玲教授主持。

    学术研讨会现场

    此次学术交流研讨会,邀请到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进行了深入精彩的学术成果分享,内容丰富且具有前瞻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引领性。野外站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树华教授、李跃清研究员、赵天良教授等专家在聆听报告的同时,对每一个报告都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内容的深入开展和综合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夏祥鳌研究员作了题为“多源联合遥感大气温湿度廓线”的报告和学术分享,讨论了通过多源遥感技术联合反演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方法以及发展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辛金元研究员则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类活动改造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结构演变与环境影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赵素平研究员,分享了其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界层风切变特征及其对污染影响研究”中的最新发现;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石光明副教授提出了“搭建可解释深度学习新框架探索大气污染的关键气象驱动因子”的构想和设计。我校李茂善教授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坡边界层湍流对雨滴谱的影响研究”,赵鹏国副教授对“西南地区不同时空尺度下气溶胶-云-降水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郑佳锋副教授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天气雷达阵风锋识别算法研究”,蒋梦姣副教授与冯鑫媛副教授分别就“气溶胶扰动对青藏高原对流降水的模拟研究”以及“四川盆地多层逆温形成机制及其环境影响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张莹副教授分享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典型代表城市的健康风险”研究的最新成果。

    特邀专家学术报告

    整场研讨会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进行,刘树华教授等一行专家对学术报告内容进行点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参会者们不仅展示了各自研究团队的创新研究成果,积极交流与讨论,拓展了学校师生的视野和科研增长点。此次研讨会为推动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未来的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交流研讨会,与会者们进一步认识到气象与环境研究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研究和应用服务的重大意义,以及卫星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气象与环境中的深入应用潜力,特别是在高原、盆地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极端天气发生发展机理及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应用。

    55402com永利(中国)维基百科院长华维教授在最后总结时表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极端天气、大气环境、健康风险影响研究领域的基础和重要成果,也为该领域的科研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同时,对与会人员的学术分享和专家点评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专家学者继续指导和支持科研团队和学院高质量发展,为成都平原、成渝经济圈发展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