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2015-07-27

    根据中心的实验教学定位,即满足行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建立既能巩固理论课程教学成果又具有行业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心从行业业务和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业务应用能力为核心,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构建了“两结合、四层面、六环节”的气象预报实验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中心统筹安排校内与校外实践,由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参与业务部门实训,从而了解最新业务和岗位的要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度。中心从行业业务和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应用能力为核心,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构建了 两结合、四层面、六环节的气象预报实验教学体系。

    “两结合”:气象预报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大气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又需要具备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探测、计算机、高等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因此,中心在充分考虑各相关学科基础实验和综合实况天气预报实训密切联系的基础上构建层次化、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各相关学科基础实验是指大NCL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GIS应用、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天气学分析、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中国天气预报实训、天气诊断分析、数值计算方法、数值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大气环境数值模式应用等22门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即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况天气预报属于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其包括天气分析预报综合实验和应用气象毕业综合实验。层次化、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在低年级侧重于单科型实验的基础上,高年级强化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的训练,从而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多学科交叉的实践能力。中心同时统筹安排校内与校外实践,通过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合作,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校外业务部门的实训,从而了解最新业务和岗位的要求,与时俱进,实现人才和岗位的无缝对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度。

    两结合、四层面、六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四层面”、“六环节”即将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根据对学生能力的不同要求划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和业务应用四个层次。其中课程实验和教学实习实训属于基础实验,是整个实践环节的基础,通过基础实验,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的掌握,达到气象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综合实践是对多学科、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包括课程设计和专业设计,此层次将充分考察学生的气象预报综合能力的训练。第三个层次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包括学生进课题组,参与科研项目以及各种科技竞赛,从而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业务应用主要针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面向行业,面向业务岗位,通过局校合作项目,通过行业业务实训,培养行业、企业能够拿来就用的人才。

    为满足不同人才培养方向和阶段的需要,中心建成了与学院学科特色相匹配、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本研共享的三层次实验平台,即低年级本科生基础实验通用平台、高年级本科生综合实验专用平台和本硕创新实验高端平台,支持学生完成课内实验、毕业实习、创新活动、学科竞赛等。

    截止2022年底,支持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创新活动、各类学科竞赛超150项,获奖学生人数总计423人次,获奖23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60余项,指导学生发表文章729篇,其中SCI论文110篇,申请专利20项。中心共承办和参加举办省级以上创新赛赛4项,其中承办行业技能竞赛1项。

    关闭